
索 引 號 | 01425816-8/2018-00020 | 分 類 | 國民經濟管理、國有資產監管 /決議 |
發布機構 | 連云區經發局 | 發文日期 | 2018-05-18 |
標 題 | 關于區人大十五屆二次會議第114號提案的答復 | ||
文 號 | 連區經發〔2018〕37號 | 主 題 詞 | |
內容概述 | 關于區人大十五屆二次會議\n第 114號提案的答復 | ||
時 效 | 有效 |
關于區人大十五屆二次會議第114號提案的答復
張洪飛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加強我區區級層面各智慧系統數據整合,實現互聯網數據相互兼容和共享的建議的提案》收悉,經研究,現答復如下:
近年來,大數據等技術的廣泛應用及“互聯網+”等相關概念的提出和推行,引起了社會各界和政府的高度關注。我區在信息化建設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同時也存在很多問題。您在《關于加強我區區級層面各智慧系統數據整合,實現互聯網數據相互兼容和共享的建議的提案》中不僅指出了我區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而且就加快我區信息化建設提出了諸多寶貴意見,對我們的工作很具現實指導意義。
一、我區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條塊分割的管理體制使區級信息化無統一規劃
一是條塊功能整合問題。以區級事務受理中心為例,進入區級事務受理中心辦公的條線職能部門窗口在信息化上各成體系,下發的業務專用設備和與之配套的業務操作系統各自獨立、不能相互兼容,各種可能相關的業務之間流程孤立、互不銜接。為了達到工作流平臺的統一,有些不得不采用“一屏多主機”的低級整合方案,面對企業辦事的需求和條線職能復雜化、綜合化,區級層面的條線整合層次迫切需要提升。二是基礎數據共享問題。多個條線的基礎數據各自采集、匯總、錄入,區級層面關于自然人管理沒有一個統一權威的數據交換平臺作支撐。在各個條線辦事窗口之間,客觀上可以協同共享的信息不能共享,大量的認證仍需要信息重復錄入和紙質文檔的傳閱,影響工作效率。
(二)技術版權分散多樣,交流壁壘森嚴
“要發展,就要有核心技術”,正是這么一種理念,使各個軟件、硬件公司或者科研研發機構一旦研發或掌握了某種技術,反而會成為同業間交流和溝通的瓶頸。如果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數據庫不是由同一家軟件公司開發,那么它們之間的信息共享和整合成本就非常高,這不僅涉及到技術上的障礙,更深層次源于知識產權、市場爭奪等本身利益的協調。
(三)政府主導的多,企業參與的少
企業在區級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往往只作為受眾被動地接受,形成政府供應、企業接納的趨勢。從目前的狀況來看,不管是計算機網絡還是呼叫網絡,都存在著使用率不高、設備閑置的問題,使得網絡社會效益發揮不充分,由此帶來受益面窄、影響力小、完善速度慢等弊端。
(四)區級信息化建設人才隊伍嚴重缺乏
目前,區級信息化建設的人才呈現系統性缺乏的狀況。企業技術操作上存在問題,工作人員對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實際操作還存在著不適應等問題。技術管理人才隊伍中大量缺乏既精通技術又熟悉區級管理工作的人才,致使技術工作不能與實際需要相結合,技術問題和實務問題往往相脫節。
(五)區級信息化應用尚未完全融入整個城市社會服務體系
區級信息化仍較多停留在政府、企業上網的初級階段,而忽視了信息技術和信息產品在區級服務中的應用,或者因其區級服務系統不能與整個城市的社會服務體系有效兼容,導致區級信息化應用服務無法滿足企業生活需要。
二、解決上述問題的下步具體措施
(一)在管理提升中推進區級管理信息化
l、按相當相近原則實行職能整合。當前政府職能部門落實到區級的工作,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三種:一是調查摸底,提供數據;二是直接辦理,跟蹤服務;三是檢查督促,日常管理。在實踐中,由于有些職能部門工作職責較為接近,又往往針對同一工作對象,工作中各職能部門如果都按職責進行管理,只有通過職能整合才能為信息化的流程改造創造基礎。
2、按扁平化工作流程實行再造。建立信息化運作的公共平臺,以技術手段來保障信息傳遞的公開、全面和快捷,在此基礎上通過建立相關制度和機制來保障扁平化的運行體系,從而打好流程再造的基礎。同時把握以下環節:一是圍繞同一工作事項形成各職能部門和科室之間及時的會商、研判制度;二是共同制定工作方案;三是按各自職責分工落實方案要求;四是通過信息化軟件模塊固定運作模式,以便于及時全面地統計并在此基礎上不斷地健全和優化工作流程。
3、按互通共享的原則制定工作標準。在推進信息化的過程中關鍵是要把握工作方向,制定一系列的工作標準,包括字段標準、技術的標準、管理的標準等,并讓標準公布于眾,在最大的范圍內實行標準化管理。
(二)用服務資源整合帶動區級服務信息化
1、完善服務內容體系。圍繞區級民主管理,建立區級交流平臺;建立企業利益表達和利益協調機制,促進矛盾在區級內的自我化解;圍繞區級公共服務,重點推進區級就業、社會保障、區級衛生、區級民政、區級人口和計劃生育、區級治安綜合治理工作,以及區級文化、教育、體育等服務的信息化;圍繞便民利民,發展區級商業服務,整合服務資源。
2、強化區級信息化工作考核。結合現有的以工作流為基礎的區級事務服務受理系統跟蹤記錄,對窗口工作人員和辦事部門進行合理的考核與評估;系統對各辦事項實現有效監督,考核各辦理部門的辦理情況,形成信息化的業務受理、業務考核。通過梳理工作事項、工作流程、工作標準來開發相應的軟件模塊,使日常的區級事務管理做到職責項目化、項目流程化、流程透明化、考核技術化,使整個區級事務的執行更容易受到職能部門和廣大企業的監督。
3、整合區級事務服務與生活求助服務的硬件系統平臺。形成受理方式的多樣化,企業可利用互聯網、電話等各種渠道辦理各種申請。
(三)用信息化的應用推動政府部門職能轉變
1、突破條塊分割管理上的瓶頸。爭取條線部門對信息化建設的支持,要求這些相關部門幫助簡化辦事流程和開放業務數據接口,成為區級信息化建設中的一個主要工作重點。同時,用信息化在條線部門相關業務上的具體應用成果,推動條線部門業務資源首先是數據資源在區級層面的進一步整合,為信息化的進一步深入開展創造條件。
2、加強區級層面統一管理。在區級層面采用統一的安全認證、授權管理,統一的備份/恢復機制,統一的信息資源更新機制等以保證數據資源的安全,實現方便高效的共享。構建基于密碼技術的區域網絡信任平臺,推進CA互聯互通,以交叉認證和資源共享為導向,推動電子認證證書的區域應用。
(四)加強區級信息化人才建設,提高應用素質
加大培訓,提高管理和服務人員素質。建立信息化培訓普及制度和專業人才引進制度,吸引專業技術人員和高層次管理人員投入區級事業,以增強區級管理服務隊伍的整體實力。
2018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