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號 | 01425814-1/2021-00010 | 分 類 | 其他/其他 / 通知 |
發布機構 | 高公島街道 | 發文日期 | 2021-09-18 |
標 題 | 關于印發《高公島街道全科政務服務實施方案》的通知 | ||
文 號 | 連高辦發〔2021〕20號 | 主 題 詞 | |
內容概述 | |||
時 效 | 有效 |
關于印發《高公島街道全科政務服務實施方案》的通知
高公島街道全科政務服務實施方案
為全面貫徹落實區委、區政府決策部署,深入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全力打造街道級政務服務體系,根據《關于深入推進基層為民(便民)服務中心建設的通知》(蘇協調辦〔2020〕18號)《江蘇省為民服務中心標準化評價建設指標(試行)》(蘇政辦發〔2021〕43號)《關于提升政務中心功能進一步加強四級政務服務體系建設的通知》(連協調辦〔2021〕9號)文件精神,結合我街實際,制定高公島街道全科政務服務實施方案:
一、工作目標
根據推進政務服務“一門、一網、一次”改革要求,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效果導向,按照受理和審批行為適當分離的原則,通過設立全科窗口,建立“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的工作模式,并依托“一張網”建設,實現“資料共享互認、優化業務流程、精簡申請材料、服務高效便捷”機制,不斷提高基層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二、基本原則
應納盡納原則。圍繞一站式服務的目標,推進各類政務服務資源向街道為民服務中心、村(社區)便民服務中心進駐,推進服務事項向全科窗口集中,切實破解人民群眾“來回跑”難題。
分步實施原則。按照“全科政務”服務模式要求,穩步推進服務事項的分類整合和“全科服務”窗口的設置,著力增強工作的科學性、協調性。
有序銜接原則。把“全科政務”服務模式與“一張網”建設緊密結合,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實現基層社會服務管理與“互聯網+政務服務”改革同步聯動、相互促進。
三、工作任務
(一)推進為民服務中心建設標準化
1.組織形式標準化。街道按照上級要求,實行“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改革要求,設立為民服務中心,村(社區)設立便民服務中心,實行開放式、大廳式辦公,作為街道、村(社區)為群眾辦事服務的主要平臺。
2.場地設置標準化。推進街道、村(社區)實體服務大廳規范化建設,場所名稱標識放置于顯要位置,服務大廳內體現窗口名稱、信息公示牌等基本服務標識,標識標牌顏色和大廳環境布局相協調,展示《江蘇省政務服務系統窗口服務規范(試行)》(“十要十嚴禁”)等制度,同時建設效能監控、互聯網、電子政務外網、業務專網等信息系統,村(社區)參照街道為民服務中心配置服務設施設備,方便服務群眾。
3.功能布局標準化。街道為民服務中心服務大廳面積約70平方米,科學設置、合理布局“一窗受理”辦事服務區、投訴受理區、咨詢輔導區、等候休息區等功能區,實現窗口臺面、辦事區域整齊劃一。窗口服務區依照便民高效的原則,根據事項的業務關聯性設置全科窗口、代辦窗口。村(社區)便民服務中心,按照“辦公空間最小化、服務功能最大化”的要求設置集中辦公場所,參照街道為民服務中心設置各種功能區,方便群眾辦事。
4.現場管理標準化。建立每日晨會制度,完善功能區設置,執行 6S 現場管理模式,對窗口人員涉及到的人、物、事、形象、環境、品牌等六個方面進行統一規范,將標準化建設與“六星級市民之家”服務品牌建設相結合。
(二)街道實行“全科政務”服務模式
1.加強部門事項進駐。推進服務大廳標準化建設,將民政、人社、衛健委、殘聯、退役軍人事務等職能集中到服務大廳統一管理,推廣“集中辦理、一站式辦結”模式,做到人員集中辦公,事項全部進駐窗口辦理。
2.設置全科窗口。對服務窗口進行改造升級,設置全科窗口。全科窗口統一標識為“全科窗口”,并在窗口展示或柜臺公布辦理事項類別。推進事項“受”“審”分離,實行“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全科服務窗口按“首問負責制”和綜合服務原則,負責咨詢導辦、接件受理、按責分辦、銜接流轉,統一出件等。
3.合理配置人員。街道結合實際,按集約化配置原則,通過原有服務人員就地調配轉化、增加人員力量等方式解決全科窗口人員。配置全科窗口人員應綜合考慮政治品質、服務意識、業務素質等要素擇優選用到街道為民服務中心,并把窗口優秀工作人員作為培優晉級的優選對象。
4.規范運行模式。街道將全科窗口受理項目、辦理流程、所需材料、收費標準、辦理時限等內容進行全面規范梳理,形成標準化服務事項并裝訂成《高公島街道為民服務中心辦事指南》。完善全科窗口和審批部門前后臺有序對接。根據審批服務事項的管理性質和復雜程度,通過委托形式授權全科窗口開展部分事項的實質性審批工作,提高全科窗口即辦率。對涉及多部門辦理的事項整合優化申請材料和表單,形成前臺多事項一表式申辦受理、后臺多部門一站式并聯辦理的一體化工作模式。建立健全窗口日常爭議解決機制及受理業務規范定期協調機制。
5.開展人員培訓。街道加強全科窗口人員的選拔、教育、培訓和管理,提高綜合業務素質和服務能力,全科窗口工作人員原則上應具備較強業務能力、在崗時間 2 年以上,以保障全科政務服務模式穩定運行。根據全科政務服務模式,制定并完善窗口工作人員考核辦法,加強對窗口工作人員的監督管理。
(三)推進村(社區)“全科政務”服務模式
村(社區)全部設置全科窗口,統一標識“全科窗口”,打破條線部門服務模式,選取2 至 3 名熟悉村(社區)各項業務、組織協調能力較強,具有較強的綜合能力及實務技巧的優秀社區工作人員作為“全科政務”服務工作者人選,專職從事“全科政務”服務工作。全面梳理各類服務事項辦理要素,制定規范的“全科政務”服務事項便民手冊。加強“全科政務”服務體制機制建設,完善“全科政務”服務考核保障機制。
(四)推進街道、村(社區)政務服務便民化
1.提升網上政務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江蘇政務服務網指標。實現事項認領率 100%、不見面辦理情況 90%、在線服務提供情況 95%、事項辦理時限壓縮度 75%、即辦件事項情況 45%以上。開展網上服務工作,強化窗口人員使用政務服務網辦理業務,推進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建設,加強事項動態維護,做到辦事指南維護正確率 100%。
2.健全代辦幫辦機制。制定本街道代辦幫辦實施細則,明確代辦幫辦事項清單、具體實施內容、實施流程,并明確各領域代辦員的工作職責。打造一支覆蓋街道、村(社區)的高素質代辦員隊伍,街道代辦員 3人,村(社區)代辦員各 1 人,根據實際情況安排專(兼)職代辦員。
四、保障機制
1.加強組織領導。“全科政務”服務模式是推行“放管服”改革的重要手段,是提升基層便民服務水平的有效措施。街道及村(社區)主要負責人擔負第一責任人責任,明確分管領導、責任科室和具體責任人,倒排時間節點,強化責任落實。
2.整改落實。“全科政務”服務工作涉及面廣,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協調配合,全面推進,即查即改。街道要保障全科窗口人員、經費配置,建立集成服務工作機制,指導村(社區)建立“全科政務”服務服務模式,對村(社區)“全科政務”服務模式開展業務指導工作;積極參加對應領域的業務培訓、辦事流程優化等工作,充分解決工作推進中遇到的問題。
3.加強自查。推進“全科政務”服務模式作為本年度重點工作內容,街道將于10月上旬開展自查,對照重點任務逐項檢查,對組織不力、不按時完成目標任務的,嚴格落實整改推進情況,切實將政務服務體系建設各項工作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