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號 | 01425838-7/2015-00004 | 分 類 | 其他 /決議 |
發布機構 | 連云區海洋與漁業局 | 發文日期 | 2015-04-01 |
標 題 | 連云區關于海洋環境保護實施情況的報告 | ||
文 號 | 號 | 主 題 詞 | |
內容概述 | |||
時 效 | 有效 |
連云區關于海洋環境保護實施情況的報告
連云區關于海洋環境保護實施情況的報告(2015年3月日在連云區第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上)
連云區海洋與漁業局局長 邵登斌
連云區人大常委會主任、副主任,各位常委:
受連云區人民政府的委托,現將連云區關于海洋環境保護實施情況報告如下,請予審議。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和《江蘇省海洋環境保護條例》頒布實施以來,連云區政府及有關部門高度重視,認真貫徹執行,通過科學編制規劃、加強監視監測、整治恢復海洋生態系統、嚴格執法監督等,堅持生態優先理念,積極履行海洋資源與環境保護職責,扎實推進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海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現將連云區海洋環境保護實施情況報告如下:
一、連云區海洋資源及海洋環境概況
連云區位于江蘇省東北部沿海,擁有占全市57.84%、長118.408公里的海岸線,海岸大致分為基巖質海岸、沙質海岸和淤泥質海岸,其中高公島至西墅段海岸為江蘇省唯一的44公里基巖質海岸。沿海共有7座島嶼和9座島礁,總面積8.3平方公里,6個低潮高地和1個暗礁,近海可養殖水域80萬畝,大部分水域是理想的海水養殖場所,海洋與漁業資源豐富,用海類型齊全。紫菜養殖業一直是我區海水養殖的支柱產業,全區紫菜養殖面積12萬畝,一(二)次加工機140臺套,紫菜加工企業90余家,年加工能力12億張,紫菜產業從業人員近萬人。連云區用海類型齊全,近海基本功能區有農漁業區、港口航運區、工業與城鎮用海區、旅游休閑娛樂區、海洋保護區、特殊利用區八大類型10小類用海。連云區轄區內有田灣核電站污水口1個,燒香河閘、小丁港閘、西墅閘、開泰閘等河道直排口13個,燒香河入海口1個。
二、貫徹實施《海洋環境保護法》和《海洋環境保護條例》的主要成效
連云區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按照五個用海的要求,積極推動海洋資源的節約利用和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堅持規劃、集約、生態、科技、依法用海,加強海洋生態文明建設。近年來,連云區在開展海洋環境保護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增強海洋環境保護意識,全力提升海洋環境監管水平。
認真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和《江蘇省海洋環境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積極向全社會和沿海鄉街、用海企業、涉海單位廣泛宣傳海洋環保相關法律法規。深入貫徹《海洋環境保護法》、《漁業法》、《防止海洋環境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江蘇省海洋環境保護條例》規定的各項海洋與漁業資源環境保護制度。利用每年6月8日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的契機,以全民參與的活動為載體,以媒體的宣傳報道為介質,構建海洋意識宣傳平臺,引導輿論關注海洋熱點問題,促進全社會認識海洋、關注海洋、善待海洋和可持續開發利用海洋,顯著提高全民海洋意識。適時邀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開展海洋環境執法視察調研,加強監督檢查,督促履職盡責。
(二)編制新一輪《海洋功能區劃》,加強對海洋工程建設前期工作的環境監督管理。
一是組織修編《連云區海洋功能區劃》(2013-2020年)。2014年連云區海洋功能區劃分冊的編制工作已完成,由區政府上報市海洋與漁業局,目前已通過專家評審。新的海洋功能區劃實施后,將嚴格按照各功能區的定位和相關要求,規范海域使用秩序,保護海洋生態環境。
二是加強對海洋工程建設前期的環境監督管理。田灣核電站3、4號機組擴建項目占用海域1.7萬余畝,項目在立項過程中,建設單位都及時提供了有相應資質的研究單位編制的工程建設環境影響評價報告,由海洋行政管理部門組織專家進行審查,并提出相關意見。2014年以來,區海洋與漁業局配合市局法規處組織召開了徐圩港區現代物流服務中心、30萬噸級航道二期工程準備工程、海濱大道跨海大橋、高公島一級漁港、連島中心漁港、徐圩港區一港池件雜堆場等十幾宗用海環評核準前聽證工作,全力支持和保障市、省重點項目用海工程積極推進。
(三)完善海洋環境監測機制,加大海洋環境保護執法力度。
一是強化海洋環保監視監測,加強對工程建設過程中的環境影響監管。海洋工程開工后,區海洋與漁業局不定期組織海監、海域、動管中心深入工程建設現場,加強環境監測、監視,檢查建設單位是否按照工程環評報告書的要求組織施工。我市港口陸域填海工程,大量采用吹泥船將海底淤泥通過管道吹填到圍堰內的方式進行。吹泥船在吹泥過程中通過鉸刀鉸動海底底床,致使大量的淤泥上揚擴散,破壞海床、底土原狀,使水體受到污染。為便于對此類行為依法進行管理,區海洋與漁業局就此進行了專題匯報,請求將此行為納入海洋工程進行管理。二是強化海洋行政執法,保障和推進海洋經濟健康發展。中國海監連云區大隊做到不定期配合相關部門到排污口和監測點進行取樣送檢,并將監測結果與數據及時報送相關部門,直接用于海洋環境執法,為海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起到了保駕護航作用。
(四)加強對重點用海建設項目運行中的環境監管和整治。
目前,現代化國際海港中心城市和一帶一路核心區建設迅猛推進,港口、海濱新城、核電工程、徐圩港區等沿海重大投資項目陸續展開。核電是全市重大的海洋工程之一,一期工程已投入運行。在監督業主單位做好常規海洋環境監測的同時,密切關注核電排水區域及其周圍海域的環境動態,發現問題及時調查處理。協調相關部門積極做好核電二期工程的核電取水口和溫排區的用海申報、養殖器材補償、占用海域補償等相關工作。
(五)開展污染源普查,積極做好滸苔的防范與應對工作。
最近幾年由于周邊海域污染及海水富營養化,每年6至8月大量滸苔由外海域飄移至我區,給當地旅游和漁業生產造成不良影響。區海洋與漁業局每年組織海洋環保等相關人員前往現場查看,詳細了解滸苔的位置、規模以及漂移的方向,強化跟蹤監測和預警預報,制定滸苔清理方案,避免滸苔對連云港海濱旅游造成影響,與此同時,及時通知有關沿海鄉街做好應對滸苔的準備,減少滸苔對漁業生產的影響。
(六)強力推進海島整治修復及保護項目建設。
連云區承擔了連島和竹島的海島整治修復及保護項目,其中連島包括連島浴場沙灘養護工程和連島山體滑坡處理工程。連島浴場沙灘養護工程已經完工,根據批復的工程方案要求,完成了清淤、清理亂石、修建擋浪墻、護坡和補沙等。并于2014年7月29日通過了省局組織的自驗收。連島山體滑坡處理工程其主要建設內容是對連島南側和東側影響較為嚴重的區域進行清危和清坡處理,同時使用掛網噴播技術進行綠化,以最大限度的保護生態環境和減少山體滑坡事件發生,目前正在進行坡腳綠化。
竹島整治修復及保護項目于2013年12月26日開工,截至目前工程施工已經基本結束,道路混凝土路基、花崗巖鋪設、擋土墻和排水溝施工已經完工,塑木棧道鋪設已經完成,目前正在進行棧道綠化等掃尾工作。
(七)配合市局對西墅灣岸線進行整治。
作為海州灣海洋公園能力建設與生態恢復項目的主體工程之一,區海洋與漁業局配合市局對西墅灣進行了清理修復、海灘整體景觀設計和灘面平整工程;完成沿岸景觀林帶400米植被種植區域,400米的人工沙灘建設,西墅灣整體形象煥然一新。
三、連云區海洋環境保護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海洋開發層次偏低,陸源污染對海洋生態環境的影響有加重的趨勢。目前連云區海洋經濟發展仍集中在海洋漁業、運輸、旅游等傳統產業,處于粗放型發展階段,海洋化工、新能源、海洋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的逐年增加,各種污水將通過不同途徑東排入海,將會對海洋生態造成嚴重影響。隨著我區城市的發展和人口的增加,城市污水排放量不斷加大,污染水源徑流入河、入海,已造成沿岸海域水質變差,劣四類水質逐年增加,近海的污染造成海洋生存環境趨向惡化。
(二)海洋環境監測與綜合管理能力建設相對滯后,制約了海洋環境工作的有效開展。我區目前還較為缺乏必要的專業人員和技術手段,轄區內工程用海都由市海洋與漁業局直接受理。海洋環境監視監測與執法能力建設的資金投入嚴重不足,也制約了海洋環保執法工作的拓展,形成了明顯的瓶頸。
(三)海洋資源管理及調控問題凸現。參與海洋管理的部門多,包括水上交通安全、漁業、公安邊防、鹽業、旅游、環保等若干個部門,眾多的管理部門使海洋綜合管理工作難度加大,難以形成統一協調和綜合管理,無形中增加了用海矛盾,影響了資源的合理開發和海洋生態環境的保護與改善。
(四)重點用海工程海洋生態補償資金分成不均衡。港口、海濱新城、核電工程、徐圩港區等重點工程用海都在連云區行政區域,用海審批又由市局直接受理,工程用海海洋生態補償資金由省、市兩級分成,我區用于海洋生態保護的經費嚴重不足,制約了工作的有效推進(徐圩港區海洋生態補償金額就達1.5億元)。
四、進一步加強海洋環境保護的建議和措施
十八大報告在論述生態文明建設時指出,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我們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項目為抓手,以生態修復、資源保護和服務發展為目標,嚴格執行海洋工程環保三同時制度。
一是強化海洋工程項目的專項管理,嚴把進門關。海洋工程項目在申請報批時必須嚴格按照《江蘇省海洋環境保護條例》的規定,提交相關部門批準《海洋工程建設環境影響體系評價報告》,沒有環評,一概不予核準。
二是強化海洋工程項目環保設施建設與運行的監督管理。環保設施工程必須與項目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工程完工后同步驗收;嚴格按照項目可研報告書和環評報告書的要求,加強項目運行環節環境保護的檢測監督。
三是強化海洋環境保護的執法體系建設。建立完善的海洋環境執法體系。通過健全工作機制,完善海洋環境執法組織,配齊執法人員和執法裝備,制定和落實相關制度,增強執法的主動性,不斷提高海洋環保的整體水平和保障能力。
四是強化對海洋環境污染整治措施的落實。按照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對已造成海洋環境污染與可能造成潛在污染的項目,配合環保部門加大督促整改力度。
五是進一步加快海洋牧場和海洋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按照前三島及周邊海洋保護區和海洋牧場的定位,建設一個集休閑、娛樂、體驗于一體的海上休閑漁業基地,培植海洋經濟的增長點和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新亮點。